花了近两千元买了两瓶名酒走亲访友,却被亲友告知,这酒可能有问题。究竟王先生是不是买到了假酒?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存在怎样的分歧?市场监管部门如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名酒遭质疑
几天前,外地来包的王先生在昆区乐园附近的一家烟酒行购买了两瓶名酒,总价1950元。随后,他带着两瓶酒拜访亲友,不料却被亲友当场告知这酒可能有问题。“后来我发现其中一瓶酒竟然漏了,我随后也拿着酒找专卖店的人员去问,又让身边的朋友帮着打听,都说这酒十有八九有问题。”王先生说。
虽然没有确凿的凭据,但此时王先生内心已经认定这酒很可能有问题。随后他拿着酒找到了当初卖酒的烟酒店,找经营者理论。
“我找到烟酒店老板问这酒是不是有问题。当场还向店老板提出赔偿。但对方拒绝赔偿,只说是返还我购买酒的钱。我不同意。”在与烟酒店老板沟通无果的情况下,王先生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了此事。
“市场监管人员来到店里了解情况。然而在沟通过程中,烟酒店老板竟然动手自行拆开了两瓶酒的包装。”王先生表示,当天双方因为此事闹得不欢而散,最后开封的酒只得重新封好,交由市场监管部门暂时保管。
盘店前的存货
12月28日,受理这一纠纷的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黄河西路市场监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将王先生和涉事烟酒店的经营者约到一起,进一步沟通和调查此事。在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重新封好的两瓶酒,也见到了当时向王先生出售酒的烟酒店经营者孙女士。
与烟酒店经营者孙女士初步沟通后记者了解到,这处烟酒店之前转让过,当时店内还有一些货,后来孙女士连店带货一起接手,卖给消费者的两瓶酒就是当时接手烟酒店时店里的库存酒。
调查取证过程中,市场监管人员首先要求烟酒店经营者出示这两瓶酒的相关进购票据,但经营者没能出示。
对此经营者孙女士解释,她在接手烟酒店之时并没有留意到这些酒的相关票据,更没有向对方索要,因此现在无法提供。
关于两瓶酒的真伪问题,调查过程中市场监管人员表示酒品的真伪无法直接鉴别,按照谁投诉谁举证的原则,需要消费者提供相关证据来证明酒的真伪。
消费者王先生现场通过该品牌酒的官方电话联系到生产厂家的工作人员。市场监管人员现场将先前封存的酒品打开,并把酒品相关外观信息传送给对方。很快生产厂家的工作人员回复,针对外观防伪,初步鉴定两瓶酒有涉假嫌疑。
“这只是针对此次封存的两瓶酒的一个初步认定,暂时并不能据此认定这两瓶酒就是假酒。最终的结论要以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鉴定文书为准。目前此事仍在进一步调查中。”市场监管人员表示。随后,市场监管人员将这两瓶酒重新封存。
仍需进一步鉴定
另外,在市场监管人员就封存的酒品与厂家沟通鉴定事宜时,经营者孙女士也提出异议:这两瓶酒出售给消费者已经多时,对于这两瓶酒是否是从店里拿走的那两瓶酒,她提出质疑。
对经营者的疑问,消费者王先生表示自己有买酒时经营者开具的收据。但记者看到收据上虽然写明了两瓶酒的生产日期,但具体批号等并未明确,因此无法与现场鉴定的两瓶酒进一步核对。
12月29日,记者从该酒品生产厂家工作人员处了解到,酒品在没有开封的状态下,厂家可以针对外观进行防伪鉴定。如果鉴定的酒品已经打开,建议消费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走食品安全相关流程,对酒品进行技术理化指标的检验,直接鉴定酒品真伪。王先生也表示他拒绝调解,下一步将通过法律渠道解决此事。
黄河西路市场监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员特别提示广大经营者,商户进货时一定要走正常渠道,做到索证索票。经营者在接手经营时更要仔细核对上一家留下来的货品,对于手续不全的货品要果断拒绝。
全媒体记者:霍晓霞
请输入验证码